春渚紀聞 (宋)何薳 撰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84378.html
●目錄
點校說明
卷一 雜記一
木果異事
祐陵符兆
定陵兆應
夢宰相過嶺四人
兩劉娘子報應
亂道侍郎
烏程三魁
丑年世科第
張無盡前身
坡谷前身
李偕省試夢應
馬魁二夢證應
貢父馬謔
種柑二事
元參政香飯
楊文公鶴誕
了齋排蔡氏
姚麟奏對
李右轄抑神致雨二異
生魂神
卷二 雜記二
天繪亭記
赤天魔王
二富室疎財
后土詞瀆慢
吴觀成二夢首尾
風和尚答陳了齋
畢斬趙諗
霍端友明年狀元
沈晦夢騎鵬摶風
預傳汪洋大魁
黃涅槃讖語
夢中前定
銀盤貯首夢
金剛經二驗
金甲撞鐘夢
龍神需舍利經文
龍蛻放光
瓦缶冰花
正透翔龍犀
劉仲甫國手碁
祝不疑奕勝劉仲甫
張鬼靈相墓術
謝石拆字
雍邱驅蝗詩
中霤神
卷三 雜記三
乖崖劍術
楊醇叟道術
王樂仙得道
啗蛇出虱身輕
翊聖敬劉海蟾
噓氣燒腸
仙丹功效
居四郎丹
孫道人尸解
綦革遇三皇閟宮
仙桃變人首
聖和尚前知
張道人異事
雀鰍蛇蟹之異
牛王宮■〈飠芒〉飯
殯柩者役於伽藍
魚菜齋僧
挽經牛
蝤蛑黑鯉見夢
懸豕首作人語
卷四 雜記四
宗威愍政事
膠黐取虎
銅章異事
死馬醫
鹽龍
宿生盲報
馬武復得妻
僧淨元救海毀
受杖准地獄
古道者披胸然臂
花木神井泉監
磨刀勸婦
紫姑大書字
夢鱠
謔魚
龔正言持鉢巡堂
繪像答語
花月之神
施妳婆
孫家呂媼
卷五 雜記五
章有篆字
唐子西論史
玉川昌黎月蝕詩
明皇無心治天下
古書託名
畫字行棊
瓻酒借書
定武蘭亭敍刻
鄒張鄧謝後身
李朱畫得坡仙賞識
精藝同一理
陳涂共為冥吏
天尊賜銀
撞鐘畫像作追薦
張山人謔
酒謔
木中有字
隴州鸚歌
野駝飲水形
卷六 東坡事實
文章快意
后山往杏園
坡仙之終
鄒陽十三世
紫府押衙
裕陵睠賢士
墨木竹石
裕陵惜人才
著述詳攷故實
書明光詞
論古文俚語二說
題領巾裙帶二絕
營妓比海棠絕句
太白胸次
賦詩聯詠四姬
樂語畫隸三絕
秦蘇相遇自述輓誌
牛酒帖
饋藥染翰
寫畫白團扇
寺認法屬黑子如星
觀書用意
筆下變化
馬蹶答問
蘇劉互謔
回江之利
翰墨之富
龍團稱屈賦
贋換真書
卷七 詩詞事略
牧之詩誤
冬瓜堰詩誤
作文不憚屢改
司馬才仲遇蘇小
劉景文夢代晉文公
趙德麟跋太白帖
暨氏女野花詩
王子直誤疵坡詩
泖茆字異
穿雲裂石聲
月食詩指董秦乃二人
徐氏父子俊偉
關氏伯仲詩深妙
雞人唱曉夢聯詩
夢讀異詩
熙陵獎拔郭贄
顏幾聖索酒友詩
米元章遭遇
何張遺句南金錄
李媛步伍亭詩
漁父詩答范希文
王林梅詩相類
蘇黃秦書各有僻
罵胥詩對
陸規七歲題詩
辨月中影
兔有雄雌
詩句七十二取義
花色與香異
後山評詩人
卷八 雜書琴事墨說附
辨廣陵散
六琴說
古琴品飾
古聲遺製
叔夜有道之士
明皇好惡
蔡嵇琴賦
擊琴
有道之器
聞弦賞音
琴趣
焦尾
雷琴四田八日
記墨
烟香自有龍麝氣
陳贍傳異人膠法
潘谷墨仙揣囊知墨
漆烟對膠
洙泗之珍
二李膠法
都下墨工
買烟印號
軟劑出光墨
紫霄峯墨
南海松煤
蘇浩然斷金碎玉
寄寂堂墨如犀璧
精烟義墨
唐高宗鎮庫墨
十三家墨
墨工製名多蹈襲
雜取樺烟
油松烟相半則經久
墨磨人
桐華烟如點漆
廷珪四和墨
唐水部李慥製墨
卷九 記硯
端溪龍香硯
歙山斗星硯
龍尾溪月硯
玉蟾蜍硯
端溪紫蟾蜍硯
丁晉公石子硯
金龍硯
呂老煆研
澄泥研
銅雀臺瓦
南皮二臺遺瓦研
端石蓮葉研
風字晉研
烏銅提研
古斗樣鐵護研
吴興許採五研
趙水曹書畫八硯
趙安定提研製
龍尾溪研不畏塵垢
鄭魁銘研詩
李端叔銘僧研
躍魚見木石中
銅蟾自滴
雷斧研銘
卷十 記丹藥
序丹竈
風翔僧煅朱鎔金
居四郎伏硃煅丹砂
瓢內出汞成寶
丹陽化銅
煅消愈疾制汞
點銅成庚
草制汞鐵皆成庚
糝製
市藥即乾汞
藥瓦成金
變鐵器為金
附錄
各家著錄和論跋選輯
●點校說明
春渚紀聞是宋何薳所著的一部記述宋代遺聞軼事的隨筆。
何薳,字子遠(張邦基墨莊漫錄及洪邁容齋隨筆又稱子楚),浦城(在今福建)人,號韓青老農。韓青老農命名的來由,陸心源儀顧堂題跋說是因其父何去非,「葬于富陽之韓青谷(在今浙江),薳卜筑韓青,以保先塋,自號韓青老農」。何薳大約生活在宋哲宗、徽宗、欽宗時期,宋詩紀事云「人稱東都遺老,入南渡尚存」。其父何去非,宋神宗時仕于朝,對古兵書素有研究,嘗以蘇軾薦得官。福建通志卷四十七:「去非字正通,累舉不第。元豐五年,廷對論用兵之要,非通儒碩學不能,神宗異之,引即殿陛,問何以知兵對。曰:『臣聞文武一道,古之儒者未嘗不知兵。』神宗喜,授武學校諭,使校七書兵法。」由于去非為人耿介,「不肯苟合於時,公卿莫為推轂」 【 姚士麟春渚紀聞序。】 ,唯獨東坡賞識他。元祐中,蘇軾見其文,認為「筆勢雄健,得秦漢風力」,曰:「此班、馬匹也。」,薦於朝,詔加承奉郎,出為徐州教授,歷判廬州卒。去非著有文集二十卷,備論四卷,司馬法講義三卷,三略講義三卷。由于何去非感蘇軾的知遇之恩,大有父風的何薳,在其春渚紀聞中,專列一卷,收載東坡的遺文佚事、小辨雜說。
何薳知識淵博,見多識廣,又擅長詩歌,對琴藝很有造詣。清陸心源說他「博學多聞,工詩喜鼓琴」 【 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五春渚紀聞跋。】 。這在他的春渚紀聞中有所反映。何薳才藝出衆,因「見章惇、蔡京相繼柄國」,作威作福,逞凶肆虐,「時事日非,遂不仕」 【 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五春渚紀聞跋。】 。他寄情于山水之中,隱于父親去非葬地韓青谷,「好為青麻短製,時曳曲謦林莽中,步登半峯,以望江潮。吴中人翕然好之,比之和靖處士林逋」 【 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五春渚紀聞跋。】 。
春渚紀聞十卷,有雜記、東坡事實、詩詞事略、雜書琴事附墨說、記研、記丹藥等章節。其雜記多引仙鬼報應事,兼及談諧瑣事,可取者不多。後人評其書「荒誕」、「品格甚低」、「有失儒家軌範」的,大多指這部分而言。東坡事實卷,記述蘇軾的遺文佚事以及與秦少游、劉貢父、黃魯直、陳無己、張文潛等的交往,傾注了作者對東坡的仰慕,保存了宋代這位大作家在正史中所見不到的材料,這對我們研究蘇東坡及其同時代的詩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如文章快意條的「某平生無快意事,唯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踰此者」,常為後代詩話所引用。又著述詳攷故實條,言東坡「觀書之樂,夜常以三鼓為率,雖大醉歸亦必披展至倦而寢」。又言東坡「每有賦詠及著譔所用故實,雖目前爛熟事,必令秦與叔黨諸人檢視而後出」。東坡的好學不倦,著述詳攷故實的治學態度,對于我們今天做學問,也是有借鑒意義的。詩詞事略卷,收錄唐宋詩人吟誦的詩句,間附己意,是詩話的補充材料。雜書琴事卷除了保存古音樂的資料外,還間雜攷辨,糾正前人謬誤。如辨廣陵散條,頗為精采。世傳廣陵散曲是嵇康(嵇中散)傳之神人,而唐韓臯說「康製此曲,緩其商絃,與宮同音,臣奪君之義,知司馬氏有篡魏之心。王陵、毋丘儉諸人,繼為揚州都督,咸謀興復,俱為晉宣父子所殺。揚州故廣陵地,康避世禍,託之鬼神,以俟知音者」,言嵇康作此曲當魏晉之際,以魏文武大臣散于廣陵故也。何薳駁韓臯說,廣陵散非嵇康始撰,也不因廣陵興復之舉不成而製曲,早在魏武帝曹操時,樂師夔已妙此曲;王陵、毋丘儉為揚州都督時,廣陵屬徐州,故不能說因謀興復事不成而製曲。清人朱珔的文選集釋、困學紀聞均繼何說而有攷辨。記墨和記研卷對墨和研作了詳盡的介紹,列述製墨技藝,從中還可窺見宋代以一家一戶為主的手工業作坊父子相傳的一些情況。它所記的著名造墨家有陳贍、潘谷、沈珪(子子宴)、張孜、柴珣、陳昱、關珪(弟關頊)、張處厚、高景修、朱覲、常和(子常遇)、蘇浩然、李惟益、張谷、李廷珪(子承宴)、張遇、葉谷、胡景純、梅贍、蒲大韶等,並品其墨色優劣,兼及墨銘。它所記的名研有端溪的龍香硯、紫蟾蜍研、端石蓮葉研、龍尾溪的月研、玉蟾蜍研、石子研、金龍研、呂老煅研、澄泥研、銅雀臺瓦研、南皮二臺遺瓦研、風字晉研、烏銅提研、古斗樣鐵護研、龍尾溪研、歙山斗星硯等,並將其形製特色一一寫出,兼及研銘。記丹藥卷反映了宋代練丹術的盛行以及達官貴人的生活片斷。
這本春渚紀聞,最初由明姚叔祥在沈虎臣家的書架上看到,但它「句抹字竄,朱墨狼藉,質訂不翅再三」,僅有雜記五卷及記墨二十三則,其中劉仲甫國手棋、魚菜齋僧、李朱畫三則或失一葉,或失五行。姚希望得到佳本,以補殘缺及糾正訛誤。明陳繼儒(眉公)將姚士麟(叔祥)與沈麟禎所校的六卷本(即沈虎臣家的五卷本)刻入他的寶顏堂祕笈,這是最早流行的春渚紀聞刊本。後汲古閣主人毛晉得十卷本春渚紀聞,除陳繼儒寶顏堂祕笈刊入的六卷外,後有東坡事實、詩詞事略、琴、研、丹藥五卷,始為全本。毛晉將它刊入津逮祕笈中去,但九卷中脫落一葉,即是南皮遺瓦脫後,烏銅提研脫前,端石蓮葉研、風字晉研全缺。毛晉後人毛扆,得宋刻尹氏本,補九卷中的缺頁,但由于毛氏板質他人,沒法補上刊行,故津逮祕笈本仍缺一葉。這九卷中的缺葉,清盧文弨刻入他的羣書拾補。張海鵬取盧文弨羣書拾補補入九卷中遺缺的諸條,邵閬仙又借黃蕘圃家所藏宋本校其訛舛之處,張便刻入學津討原本,另附姚叔祥、毛晉、毛扆跋。夏敬觀以涵芬樓舊藏明影宋尹家書籍舖刊本校,刊入涵芬樓宋元人說部書中。涵芬樓說郛卷四十二所收,僅節錄十四則。四庫全書所收十卷本(江西巡撫採進本),即是出自毛晉的津逮祕笈本。
這次點校是以夏敬觀所校涵芬樓宋元人說部書為底本,校以寶顏堂祕笈六卷本、津逮祕笈十卷本、學津討原十卷本、涵芬樓說郛本。錯誤和不妥之處,至盼讀者指正。
點校者
一九八一年三月
●春渚紀聞卷第一 雜記一
雜記
木果異事
祐陵符兆
定陵兆應
夢宰相過嶺四人
兩劉娘子報應
亂道侍郎
烏程三魁
丑年世科第
張無盡前身
坡谷前身
李偕省試夢應
馬魁二夢證應
貢父馬謔
種柑二事
元參政香飯
楊文公鶴誕
了齋排蔡氏
姚麟奏對
李右轄抑神致雨二異
生魂神
○木果異事
元豐間,禁中有果名鴨脚子者四,大樹皆合抱。其三在翠芳亭之北,歲收實至數斛,而託地陰翳, 【 託地陰翳 「托」,寶顏堂秘笈(以下簡稱寶本)作「得」。】 無可臨玩之所;其一在太清樓之東,得地顯曠,可以就賞,而未嘗著一實。裕陵嘗指而加嘆,以謂事有不能適人意者如此,戒圃者善視之而已。明年,一木遂花,而得實數斛。裕陵大悅,命宴太清以賞之,仍分頒侍從。又朝廷問罪西夏,五路舉兵,秦鳳路圖上師行營憇形便之次,至關嶺,有秦時柏一株, 【 關嶺 原作「門嶺」,據寶本、津逮秘笈(以下簡稱津逮本)、學津討原(以下簡稱討原本)改。】 雖質榦不枯,而枝葉略無存者。既標圖間,裕陵披圖顧問左右,偶以御筆點其枝, 【 偶以御筆點其枝 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枝」下有「間」字。】 而歎其閱歲之久也。後郡奏秦朝柏忽復,一枝再榮。殿中有記當時奏圖歎賞之語,私相聳異,以謂天人筆澤所加,回枯起死,便同雨露之施。 【 便同雨露之施 「同」,寶本作「沾」。】 昔唐明皇曉起苑中,時春候已深,而林花未放,顧視左右曰:「是須我一判斷耳。」亟命取羯鼓,鼓曲未終而桃杏盡開,即棄杖而詫曰:「是豈不以我為天公耶!」由是觀之,凡為人君者,其一言動,固自與造化密契,雖於草木之微,偶加眷矚,而榮謝從之,若響應聲,況於陞黜賢否,意所與奪生殺貴賤之間哉!
○祐陵符兆
哲宗皇帝即位既久,而皇嗣未立。密遣中貴往泰州天慶觀問徐神公,公但書「吉人」二字授之。既還奏呈,左右皆無知其說者。又元符已來,殿庭朝會,及常起居,看班舍人必秉笏巡視班列,懼有不盡恭者,連聲云:「端笏立。」繼而哲宗升遐,徽宗即位,自端邸入承大統。 【 自端邸入承大統 「大統」,原作「天統」,據寶本改。按,「大統」指天子之位。書·武承:「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蔡傳:「大統未集者,非文王之德不足以受天下,是時紂之惡,未至於亡天下也。」又後漢書光武帝紀:「東海王陽,皇后之子,宜存大統。」】 而吉人二字,合成潛藩之名,無小差。
○定陵兆應
信州白雲山人徐仁旺,嘗表奏,與丁晉公議遷定陵事。仁旺欲用牛頭山前地,晉公定用山後地,爭之不可。仁旺乞禁繫大理以俟三歲之驗,卒不能回。仁旺表有言山後之害云:「坤水長流,災在丙午年內,丁風直射,禍當丁未年終,莫不州州火起,郡郡盜興。」聞之者,初未以為然。至後金人犯闕,果在丙午,而丁未以後,諸郡焚如之禍,相仍不絕,幅員之內,半為盜區。其言無不驗者。
○夢宰相過嶺四人
蔡丞相持正為府界提舉日,有人夢至一官居, 【 官居 寶本、津逮本、討原本作「官府」。】 堂宇高邃,上有具袞冕而坐者四人,傍有指謂之曰:「此宋朝宰相次第所坐也。」及仰視之,末乃持正也。既寤,了不解。至公有新州之命,始悟過嶺宰相盧、寇、丁,至公為四也。 【 其姪子口云。】 【 其姪子口云 寶本、津逮本無口字。】
○兩劉娘子報應
入內都知宣慶使陳永錫言:上皇朝內人有兩劉娘子。其一年近五旬,志性素謹, 【 志性素謹 「志性」,寶本、津逮本作「立性」。】 自入中年,即飯素誦經,日有程課,宮中呼為看經劉娘子;其一乃上皇藩邸人,敏於給侍,每上食,則就案所治脯脩, 【 則就案所治脯脩 「所」,原作「析」,據寶本改。】 多如上意,宮中呼為尚食劉娘子,樂禍而喜暴人之私。一日有小宮嬪微忤上旨,潛求救於尚食,既諾之,而反從之下石。小嬪知之,乃多取紙筆焚之云:「我且上訴於天帝也。」即自縊而死。不踰月,兩劉娘子同日而亡,時五月三日也。至輿尸出閣門棺斂,初舉尚食之衾,而其首已斷,旋轉于地,視之則羣蛆叢擁,而穢氣不可近。逮啟看經之衾,則香馥襲人,而面色如生。於是內人知者皆稽首云:「善惡之報,昭示如此,不可不為之戒也。」
○亂道侍郎
元符間,宗室有以妾為妻者,因罷開府儀同三司及大宗正職事。蔡元長行詞曰:「既上大宗之印,復捐開府之儀。」章申公謂曾子宣曰:「此語與手持金骨之朶,身坐銀交之椅,何異?」曾復顧申公曰:「頃時記得有行侍御史詞頭, 【 記得有行侍御史詞頭 寶本、津逮本「得」下有「是」字。】 云『爰遷侍御之史』,不記得是誰?」申公顧許冲元曰:「此是侍郎,向日亂道。」曾時為樞密,許為黃門也。
○烏程三魁
余拂君厚,霅川人也。其居在漢銅官廟後,溪山環合。有相宅者言:「此地當出大魁。」君厚之父朝奉君云:「與其善之於一家,不若推之於一郡。」即遷其居於後,以其前地為烏程縣學。不二三年,君厚為南宮魁,而莫儔賈安宅繼魁天下。則相宅之言為不妄。然君厚之家不十年而朝奉君歿,君厚兄弟亦繼殂謝,今無主祀者。則上天報施之理又未易知也。
○丑年世科第
先友提學張公大亨,字嘉甫,霅川人。先墓在弁山之麓,相墓者云:「公家遇丑年,有赴舉者必登高第。」初未之信。熙寧癸丑,嘉甫之父通直公著登第;元豐乙丑,嘉甫登乙科;大觀己丑,嘉甫之兄大成中甲科;重和辛丑,嘉甫之弟大受復中乙科。此亦人事地理相符之異也。
○張無盡前身
張無盡丞相為河東大漕日,於上黨訪得李長者故墳,為加修治,且發土以驗之。掘地數尺,得一大盤石,石面平瑩無它銘款,獨鐫「天覺」二字。故人傳無盡為長者後身。
○坡谷前身
世傳山谷道人前身為女子,所說不一。近見陳安國省幹云:山谷自有刻石記此事於涪陵江石間。石至春夏,為江水所浸,故世未有模傳者。刻石其略言,山谷初與東坡先生同見清老者,清語坡前身為五祖戒和尚,而謂山谷云:「學士前身一女子,我不能詳語,後日學士至涪陵,當自有告者。」山谷意謂涪陵非遷謫不至,聞之亦似憒憒。既坐黨人,再遷涪陵。未幾夢一女子語之云:「某生誦法華經, 【 某生誦法華經 「生」,寶本作「坐」。】 而志願復身為男子,得大智慧,為一時名人。今學士某前身也。學士近年來所患腋氣者,緣某所葬棺朽,為蟻穴居於兩腋之下,故有此苦。今此居後山有某墓,學士能啟之,除去蟻聚,則腋氣可除也。」既覺,果訪得之,已無主矣。因如其言,且為再易棺,修掩既畢,而腋氣不藥而除。
○李偕省試夢應
李偕晉祖,陳瑩中之甥也。嘗言其初被薦赴試南宮。試罷,夢訪其同舍陳元仲,既相揖,而陳手執一黃背書,若書肆所市時文者,顧視不輟,略不與客言。晉祖心怒其不見待,即前奪其書曰:「我意相念,故來訪子,子豈不能輟書相語也。」元仲置書似略轉首,已而復視書如初。 【 視書如初 「如」,原作「加」,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改。】 晉祖復前奪書而語曰「子竟不我談,我去矣。」元仲徐授其書於晉祖曰:「子無怒我乎,視此,乃今歲南省魁選之文也。」晉祖視之,即其程文,三場皆在,而前書云:「別試所第一人李偕。」方欲更視其後,夢覺。聞扣戶之聲,報者至焉。後刊新進士程文,其帙與夢中所見,無纖毫異者。
○馬魁二夢證應
馬魁巨濟之父,既入中年,未得子。母為置妾媵,偶獲一處子,質色亦稍姝麗,父忻然納之,但每對鏡理髮,即避匿,如有沮喪之容。父密詢其故,乃垂泣曰:「某父守官某所,既解官,不幸物故,不獲歸葬鄉里,母乃見鬻,得直將畢葬事。今父死未經卒哭,尚約髮以白繒,而以絳綵蒙之,懼君之見耳,無他故也。」涓父惻然,乃訪其母,以女歸之,且為具舟,載其資裝遣之。 【 載其資裝遣之 「其」,原作「及」,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改。】 是夕涓母夢羽人告之云:「天賜爾子,慶流涓涓。」後生巨濟,即以涓名之。涓既赴御試畢,夢人告之曰:「子欲及第,須作十三魁。」涓歷數其在太學,及預薦送,止作十二魁,心甚憂之。殆至賜第,則魁冠天下,果十三數也。
○貢父馬謔
劉貢父初入館,乃乘一騍馬而出。或謂之曰:「此豈公所乘也,亦不慮趨朝之際,有從羣者,或致奔踶之患耶。」貢父曰:「諾,吾將處之也。」或曰:「公將何以處之?」曰:「吾令市青布作小襜,繫之馬後耳!」或曰:「此更詭異也。」貢父曰:「奈何,我初幸館閣之除, 【 我初幸館閣之除 「除」,寶本作「際」。】 不謂俸入不給桂玉之用,因就廉直,取此馬以代步。不意諸君子督過之深,姑為此以揜言者之口耳,有何不可。」
○種柑二事
東坡先生惠州白鶴峯上梁文云:「自笑先生今白髮,道傍親種兩株柑。」時先生六十三歲也, 【 時先生六十三歲也 「六十三」,寶本、津逮本、討原本作「六十二」。】 意謂不十年不著子,恐不能待也。章申公父銀青公俞,年七十集賓親為慶會。有餉柑者,味甘而實極瑰大,既食之,即令收核種之後圃,坐人竊笑蓋七八也。後公食柑十年而終。
○元參政香飯
陳秀公丞相與元參政厚之同日得疾。陳忽寄聲問元安否,曰:「參政之疾,當即痊矣。某雖小愈,亦非久世者。」續請其說,秀公曰:「某病中夢至一所,金碧煥目,室間羅列甕器甚多,上皆以青帛羃之,且題曰 【 且題曰 「且」,寶本、津逮本作「具」。】 『元參政香飯也』,某問其故,有守者謂某曰,元公自少至老,每食,度不能盡,則分減別器,未嘗殘一食也。此甕所貯,皆其餘也。世人每食不盡,則狼籍委棄,皆為掠剩,所罰至於減算奪祿,無有免者。今元公由此當更延十年福算也。」後數月,而秀公薨,元果安享耆壽。其孫中大公紹直云。 【 其孫中大公紹直云 津逮本、討原本為注語。】
○楊文公鶴誕
楊文公之生也,其胞蔭始脫,則見兩鶴翅交掩塊物而蠕動,其母急令密棄諸溪流,始出戶而祖母迎見,亟啟視之,則兩翅歘開,中有玉嬰轉側而啼, 【 玉嬰轉側而啼 「轉側」,寶本作「宛轉」。】 舉家驚異,非常器也。余宣和間於其五世孫德裕家見其八九歲時病起謝郡官一啟,屬對用事,如老書生,而筆蹟則童稚也。
○了齋排蔡氏
陳瑩中為橫海軍通守,先君與之為代,嘗與言蔡元長兄弟。了翁言蔡京若秉鈞軸,必亂天下。後為都司,力排蔡氏之黨。一日朝會與蔡觀同語云:「公大阮真福人。」觀問何以知之,了翁曰:「適見於殿庭,目視太陽, 【 目視太陽 「太陽」,寶本作「天日」。】 久之而不瞬。」觀以語京,京謂觀曰:「汝為我語瑩中,既能知我,何不容之甚也。」觀致京語於陳,了翁徐應之曰:「射人當射馬,擒賊當擒王。」觀默然,後竟有郴州之命。
○姚麟奏對
姚麟為殿帥,王荊公當軸,一日折簡召麟,麟不即往。荊公因奏事白之裕陵,裕陵詢之。麟對曰:「臣職掌禁旅,宰相非時以片紙召臣,臣不知其意,故不敢擅往。」裕陵是之。又有語麟馭下過嚴者,裕陵亦因事勵之,麟恐伏而對曰:「誠如聖訓,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衞兵於殿庭之間,此豈臣當以私恩結下為身計耶!」裕陵是之。
○李右轄抑神致雨二異
李右轄公素,初為吉州永豐尉,夜夢二神赴庭,一神秉牒見訴云:「某,縣境地神也,被隣邑地神,妄生威福,侵境以動吾民,民因為大建祠宇,日饜牲牢之奉,某之祠香火不屬也。以公異日,當宰衡天下,故敢求決於公。」公素為折隣神越疆之罪, 【 折隣神越疆之罪 「折」,寶本、津逮本、討原本作「抑」。】 二神拜伏而出。既覺,聞報新祠火起,神座一爇而盡。又大觀間,公自工部郎中出典泗州,是歲淮甸久不雨,至於苗穀焦垂,郡幕請以常例啟建道場,禱于僧伽之塔。公曰:「唯容作施行。」郡民憫雨之心,晨夕為遲。而至旬日,略無措置事件。殆至父老扣馬而請,及怨讟之言,盈于道路。往來親舊與寮屬,乘間委曲言者再三,公但笑答曰:「某忝領郡寄,凶旱在某之不德,無日不念也,且容更少處之。」一日晨起,視事畢,呼郡吏亟令告報塔下, 【 亟令告報塔下 「亟令」,原作「只今」,據寶本改。】 具佛盤,啟建請雨道場。仍報郡官,俱詣行香,且各令從人具雨衣從行。一郡腹誹,以為狂率。既至塔下,焚香致敬訖,復令具素飯,留郡官就食,待雨而歸。飯罷,烈日如焚,公再率郡寮,詣僧伽前炷香默禱者久之,休于僧寺。須臾,雷起南山,甘澤傾注,舉郡懽呼,集香花迎擁公車,還郡而散。一雨三日,千里之外,蒙被其澤。時郡倅曾紱帥郡官,賀雨之次,密以前日公漫不省衆請,而一出便致霈澤,如宿約者,何謂也。公徐語之曰:「某自兩月前,意念天久不雨,必為秋田之害。即於治事廳後,齋居飯素,取僧伽像,嚴潔致恭,晨夕供禱,非不盡誠。前夕忽夢僧伽見過,具言上帝以此方之民, 【 具言上帝以此方之民 「具」,津逮本作「其」。】 罪罰至重,勑龍鎮水。老僧晨夕享公誠禱,特於帝前,以公罪己憂歲之心,陳於帝。今已得請,來日幸下訪,當以隨車為報也。某拜謝再三。既覺,知普照王非欺我者,遂決意帥諸公,同詣塔下,焚禱俟之,無他異也。」
○生魂神
余嘗與許師正同過平江,夜宿村墅,聞村人坎鼓羣集,為賽神之會。因往視之,神號陸太保者, 【 神號陸太保者 「陸」,寶本、津逮本作「龍」。】 實旁村陸氏子,固無恙也,每有所召,則其神往,謂之生魂神。既就享,村人問疾,雖數百里,皆能即至其家,回語患人狀。師正之室余氏,歸霅川省其母,忽得疾。師正憂之,因禱神往視以驗之,神應禱而去。須臾還曰:「我至汝婦家,方潔齋請僧誦法華經, 【 請僧誦法華經 原作「請僧逵法華者」,據寶本、津逮本改。】 施戒諸神,滿前,皆合爪以致肅敬,我不得入。頃刻隣人婦來觀,前炳二燭,乃是牛脂所為,但聞血腥迎鼻,而諸神驚唾而散。我始敢前,病人能啜少粥,自此安矣。」余與師正始未深信,及歸驗之,皆如其言。因相戒以脂為燭云。
●春渚紀聞卷第二 雜記二
雜記
天繪亭記
赤天魔王
二富室疎財
后土詞瀆慢
吴觀成二夢首尾
風和尚答陳了齋
畢斬趙諗
霍端友明年狀元
沈晦夢騎鵬摶風
預傳汪洋大魁
黃涅槃讖語
夢中前定
銀盤貯首夢
金剛經二驗
金甲撞鐘夢
龍神需舍利經文
龍蛻放光
瓦缶冰花
正透翔龍犀
劉仲甫國手碁
祝不疑奕勝劉仲甫
張鬼靈相墓術
謝石拆字
雍邱驅蝗詩
中霤神
○天繪亭記
昭州山水佳絕,郡圃有亭名天繪。建炎中,呂丕為守, 【 呂丕為守 「丕」,寶本作「巫」。】 以天繪近金國年號,思有以易之。時徐師川避地於昭,呂乞名於徐,久而未獲。復乞於范滋,乃以「清輝」易之。一日徐策杖過亭,仰視新榜,復得亭記於積壤中,亟使滌石,視之乃丘濬寺丞所作也。其略云:「余擇勝得此亭,名曰天繪,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清輝』,可為一笑。」考范易名之日,無毫髮差也。
○赤天魔王
蔣穎叔為發運使,至泰州謁徐神公,坐定了無言說。將起,忽自言曰:「天上也不靜,人世更不定疊。」蔣因扣之,曰:「天上已遣五百魔王來世間作官,不定疊,不定疊。」 【 不定疊不定疊 寶本少一「不定疊」。】 蔣復扣其身之休咎,徐謂之曰:「只發運亦是一赤天魔王也。」
○二富室疎財
宣和間,朝廷收復燕雲,即科郡縣敷率等第出錢增免夫錢。 【 即科郡縣敷率等第出錢增免夫錢 「敷」,寶本作「數」。】 海州懷仁縣楊六秀才妻劉氏,夫死,獨與一子俱,而家素饒於財。聞官司督率嚴促,而貧下戶艱於輸納,即請於縣,乞以家財十萬緡以免下戶之輸。縣令欣然從之,調夫輦運數日,盡空其庫藏者七間。因之掃治,設佛供三晝夜。既畢,明旦視之,則屋間之錢已復堆垜盈滿,數之正十萬緡,而皆用紅麻為貫,每五緡作一辮,辮首必有一小木牌,上書「麻青」二字。觀者驚異,莫知其然。或有釋之者曰:「如聞青州麻員外家至富,號麻十萬家,豈非神運其錢至此耶。」劉氏因密令人往青州踪跡之,果有州民麻氏,其富三世,自其祖以錢十萬鎮庫,而未嘗用也。一夕失之,不知所往。劉氏即專人致殷勤於麻氏,請具舟車復歸此錢。麻驚嗟久之,而遣介委曲附謝云:「吾家福退,錢歸有德,出於天授。今復往取,違天理而非人情,不敢祗領也。」劉氏知其不可,曰:「我既誠輸此錢以助國用,豈當更有之。」即散施貧民及助修佛道觀宇,一錢不留於家,家益富 云。昔唐明皇顧視一龍,橫亙南山,而首尾皆具。詢之左右侍臣,或有見有否者。所見者,俱止見龍之一體,未見全龍也。帝曰:「朕聞至富可敵至貴。」令召王元寶視之,元寶奏稱,所見與帝一同。然則所謂富家大室者,所積之厚,其勢可以比封君。 【 其勢可以比封君 「封」,寶本作「時」。】 而錢足以使鬼神,則於剝取之道,唯恐無間。若二家之視十萬緡之積於天授人與之際,其處之如此,蓋有可嘉者。
○后土詞瀆慢
金陵邵衍,字仲昌,篤實好學,終老不倦。年八十二,以大觀四年五月十五日,無疾而終。臨終時,一日顧謂其甥黃子文曰:「老子明日與甥訣矣。疇昔之夜,夢黃衣人召至一官居, 【 召至一官居 「居」,寶本、津逮本、討原本作「府」。】 侍衞嚴肅,據案而坐者冠服類王者,謂余曰:『世傳后土詞瀆慢太甚,汝亦藏本,何也?』即令黃衣人,復引余過數城闕,止一殿庭。余傍視殿廡,金碧奪目,但寂不聞人語聲。須臾,簾間忽有呼邵衍者曰:『帝命汝為圓真相,俾汝禁絕世所傳后土詞,當何以處之?』余對以傳者應死。呼者曰:『可也,仍即日莅職。』余拜命出門,足蹶而覺。所夢極明,予亦欲吾家與甥知此詞之不可復傳。 【 予亦欲吾家與甥知此詞之不可復傳 「予」,原作「了」,寶本作「余」,此據津逮本改。】 誌之,誌之。」子文未之深信。翌日凌晨,往視之。衍謂子文曰:「甥更聽吾一頌。」即舉聲高唱曰:「雖然萬事了絕,何用逢人更說, 【 何用逢人更說 「何用」,原作「用足」,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改。】 今朝拂袖便行,要趂一輪明月。」言訖而終。子文余姪壻也,余亦素與仲昌遊云。
○吴觀成二夢首尾
儒林郎吴說,字觀成,始為青陽縣丞,江西賊劉花三挾黨暴掠,所在震驚。吴時被檄捕賊,夢肩輿始出,而回視其後,皆無首矣。心甚惡之,意謂賊必入境。已而獲於他郡,觀成即解官而歸。至臨安,會富陽宰李文淵以憂去郡,以吴攝邑事。月餘,清溪賊方臘引衆出穴,官軍不能拒。吴有去官意,而素奉北方真武香火,即誠禱乞夢,以決去留。至晚,夢一黃衣人云:「上司有牒。」吴取視之,則空紙耳。逮覆紙視之,紙背有題云:「富陽知縣第一將。」既覺思之,曰:「吾禱神去留,而以第一將為言,豈不當去此,更合統兵前鋒拒賊否?」已而,縣民逃避者十七八,吴引獄囚疎決,始訊問次,賊已奄至。急匿小舟泛江得免,其從者半為賊殺。則前在青陽時,夢視後無首者驗也。後官軍既平賊,而郡縣避賊官吏,俱從安撫司尅復之功,盡獲還任。吴適丁母憂,不能從也。既行賞黜,而有司莫能定罪,即具奏裁,有旨縣官臨賊,擅去官守,例同將官擅去營陳,法除名,編置鄰郡。同例者六人,富陽係第一人,始悟第一將之告云。
○風和尚答陳了齋
金陵有僧,嗜酒佯狂,時言人禍福,人謂之風和尚。陳瑩中未第時,問之云:「我作狀元否?」即應之曰:「無時可得。」瑩中復謂之曰:「我決不可得耶!」 【 我決不可得耶 「耶」上原有「也」字,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刪。】 又應如初。明年時彥御試第一人,而瑩中第二,方悟其言無時可得之說。
○畢斬趙諗 【 畢斬趙諗 「斬」,原作「漸」,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改。】
畢漸為狀元,趙諗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於傳報,以蠟板刻印漸字所模點水不著墨。 【 以蠟板刻印漸字所模點水不著墨 寶本、津逮本、討原本無「板」字。】 傳者厲聲呼云:「狀元畢斬第二人趙諗。」識者皆云不祥。而後,諗以謀逆被誅,則是畢斬趙諗也。
○霍端友明年狀元
毗陵李端行與鄉人霍端友同在太學,時霍四十餘矣,一日倦臥,忽起坐微笑。端行詢之,霍云:「我適睡,聞窗外有人云:『霍端友,子明年作狀頭。』故自笑也。」端行素輕之,因謂之曰:「爾遲暮至此,得一第幸甚,若果為大魁,則何天下乏才之如此也。」既而二人俱中禮部選,御試唱第之次,端行志銳意望魁甲,即前立以俟臚傳,忽聞唱「霍端友」,而色若死灰矣。
○沈晦夢騎鵬摶風
沈晦赴省,至天長道中,夢身騎大鵬,摶風而上。 【 摶風而上 「摶」,寶本、津逮本作「搏」。按王先謙後漢書龐參傳集解:「官本摶均作搏。」】 因作大鵬賦以記其事,已而果魁天下。
○預傳汪洋大魁
汪洋未唱第十日前,余於廣坐中見中貴石企及甫云:外間皆傳汪洋作狀元,何也?至考卷進御,洋在第二,魁乃黃中。以有官人,奏取旨。聖語云,科第本以待布衣之士,即以洋為魁。
○黃涅槃讖語
黃公度,興化人。既為大魁,郡人同登第者幾三十人。余一日於江路茶肆小憇,繼一士人坐側,因揖之,且詢其鄉里,云:「興化落第人也。」余因謂之曰:「仙里既今歲出大魁,且登科之數,復甲天下,是可慶也。」其人嘆息曰:「昔黃湼槃有讖語云『拆了屋,換了椽,朝京門外出狀元』,初徐鐸振文作魁時, 【 徐鐸振文作魁時 「文」,原作「夫」,據宋史卷八八徐鐸傳「徐鐸字振文。興化莆田人,熙寧進士第一,簽書鎮東軍判官」改。】 改建此門。近軍為變,城門焚毀,太守復新四門,而此門尤增崇麗。黃居門外區市中,而左右六人同遇,雖一時盛事,亦皆前定,非人力所能較也。」
○夢中前定
江淮發運使盧秉,元祐初發解赴闕。至泗州,夜夢肩輿詣郡守而回過漕司,有頂帽執檛,而督視工役丹飾門牆者,問之,云:「修此以俟新官也。」盧曰:「新官為誰?」執檛者厲聲而對曰「盧秉」。秉意甚怒其以名呼。既覺,以語其室,亦云:「我亦夢君得此官,即入新宇,而二小女在輿前,嘗聞入新舍恐有所犯,小兒不可令前,因呼令後,即夢覺。」繼曉,未及盥濯,而郡將公文一角至,即除盧領大漕事。忩遽交職而趨漕衙,所監視執檛者,與其室呼女之事,皆與夢無差也。
○銀盤貯首夢
餘杭裴豹隱嘗為余言:建炎己酉秋,詔檄自建康至臨安昌化縣,與縣宰魯士元坐教場按閱土兵。士元云:疇昔之夜,夢身乘大舟,滿舟皆人首也,內有銀盤貯數首者,同舟人云,係今次第一綱也。士元熟視銀盤中首,內一首乃鄉人錢塘令朱子美之首也。士元因戲謂豹隱曰:「如聞北寇將欲南犯,若豕突南渡,則子美將不免矣。」十一月,士元暴卒,旅櫬歸安吉,未及葬,十二月九日,虜寇東至,賊發士元之柩,掠取衣衾,暴尸於外。明年二月,始聞子美初報賊至,棄縣先遁村落,為鄉兵所殺。則銀盤之貯不可逃。士元同舟,雖不為兵死,亦是一會中同舟之人,而銀盤所貯,又不知有何甄別也。
○金剛經二驗
湖州安吉縣沈二公者,金寇未至,夢一僧告之曰:「汝前身所殺寃報至矣,汝家皆可遠避,汝獨守舍,見有一人長大,以刀破門而入者,汝無懼,即語之曰:『汝是燕山府李立否?』但延頸受刃,俟其不殺,則前寃解矣。」不數日,金人奄至,其家先與鄰人竄伏遠山。二公者雖欲往不可得也,因坐其家視賊之過。明日果有一少年破門而入,見公怒目以視。沈安坐不動,仰視之,曰:「汝非燕山府李立耶!」其人收刃視之曰:「我未殺汝,汝安知我姓名鄉里如是之詳也?」沈告以夢。李方歎息未已,顧案間有佛經一帙,問沈曰:「此何經也?」沈曰:「是我日誦金剛經也。」李曰:「汝誦此經何時也?」曰:「二十年矣。」李即解衣取一竹笥中,出細書金剛經一卷,指之曰:「我亦誦此經五年矣,然我以前寃報汝,汝後復殺我,寃報轉深,何時相解。今我不殺汝,與結為義兄弟,汝但安坐無怖,我留為汝護至三日。」賊盡過,取資糧金帛與之而去。又方臘據有錢塘時,羣賊散捕官吏,慘酷害之。有任都稅阮者,其家居祥符寺之北,趍府十里,每曉起赴衙集,即道中暗誦金剛經,率得五卷,二十年不廢。賊七佛子者執之,令衆賊射於郡圃。任知不免,但默誦經不輟,而前後發矢數百,無一中其體者。賊驚問之,疑有他術。語以誦經之力,賊皆合爪嘆息釋之,且戒餘賊,勿得復犯其居也。至今猶在,年八十餘矣。
○金甲撞鐘夢
建安徐國華,宣和間將入太學,夢高樓中懸大金鐘,有金甲人立鐘傍,視國華擊鐘而言曰:「二十七甲復一擊,云係第七科。」國華悟而心私喜之,曰:「吾此行取一科第必矣,官不過郎列,亦何所憾也。」因記于書帙之末,獨不曉其二十七甲與係第七科之語。既而丙午年,金寇犯闕,太學生病脚氣而死者大半,徐以病終。鄉人董縱舉為棺殮葬于東城墓園,至即垣中已無葬穴, 【 至即垣中已無葬穴 「即」,寶本作「則」。】 後至者俱葬垣外,董因記其葬所,冀後日舉歸里中,數其行列,則第二十七行中第七穴也。歸唁其父,且出其手書,神告與葬所略無少差者。
○龍神需舍利經文
涵山令李兗伯源,余妻之內兄也。宣和間侍其季父仲將為廣東憲,解秩由江道還楚,舟過小孤,風勢雖便而蒿櫓不進,即與季父焚香禱龍以祈安濟, 【 即與季父焚香禱龍以祈安濟 原無「即與季父焚」五字,據討原本補。寶本、津逮本作「因上謁龍祠禱龍以祈安濟」。】 當致牢醴之謝,乞筊不獲。旁有言者曰:「龍知還自番禺,或有犀珠之要。」顧視行李,實無所携,獨有番琉璃貯佛舍利百餘,供事奕世矣。因以啟龍,一擲而許。伯源乃跪船舷以瓶下投,而水面忽大開裂。顧見其間,神鬼百怪,寶幢羽蓋,鳴螺、擊鼓鈸、執金爐,迎導者甚衆,而不霑濕,一人拱手上承。舍利既下,水即隨合,舟柁輕颺。轉首之間,已行百里矣。又閤門宣事陳安上言:元豐初,安燾厚卿、陳睦和叔二學士,奉使三韓,濟海神舟,安貯佛經及所過收聚敗經餘軸,以備投散。放洋之二日,風勢甚惡,海濤忽大洶湧,前後舟相失。後舟載者俱見海神百怪,攀船而上,以經軸為求。先舉軸付之,繼來者衆,度不能給,即拆經隨紙付之。又度不給,則翦經行與之,至翦經字而得一字之授者,莫不頂戴忻悅而去。字又隨盡,獨餘一鬼,懇求甚切,云:「都綱某所頂之帽,願以匄我也。」 【 願以匄我也 「匄」,寶本、津逮本、討原本作「付」。】 舟人詰其由, 【 舟人詰其由 「詰」,寶本、津逮本、討原本作「詢」。】 云:「此人嘗赴傳經之集,是帽戴經久矣,此有大功德也。」亟取付之,稱謝而去。指顧之間,風濤恬息,即安行,晚與前舟相及,往還皆獲安濟焉。
○龍蛻放光
橫海清池縣尉張澤居于鄆州東城,夜自庄舍還,而月色昏暗,殆不分道,行遇道傍木枝,然有光,因折以燭路。至家插壁間,醉不復省也。晨起怪而取視,則枝間一龍蛻,才大如新蟬之殼,頭角爪尾皆具,中空而堅,扣之有聲如玉石,且光瑩奪目,遇暗則光燭于室,遂寶之於家,傳玩好事。沈中老云:紹聖間其從兄為青州幙官, 【 其從兄為青州幙官 「其從兄」原作「從其兄」,據寶本、津逮本改。】 因修庭前蒲桃架,亦得一蛻,形體皆如張者,獨無光彩耳。神龍變化,故無巨細,但不知有光無光又何謂也?
○瓦缶冰花
宣義郎萬延之,錢塘南新人,劉輝榜中乙科,釋褐,性素剛,不能屈曲州縣。中年拂衣而歸,徙居餘杭。行視苕霅陂澤可為田者,即市之。遇歲連旱,田圍大成, 【 遇歲連旱田圍大成 「連旱」,寶本、津逮本作「運土」。「圍」,討原本作「園」。】 歲收租入數盈萬斛。常語人曰:「吾以萬為氏,至此至矣。」 【 至此至矣 「至」,寶本、津逮本作「足」。】 即營建大第,為終老之計。 【 為終老之計 「老」,原作「焉」,據寶本改。】 家蓄一瓦缶,蓋初赴銓時,遇都下銅禁嚴甚, 【 遇都下銅禁嚴甚 「遇」,原無,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補。】 因以十錢市之,以代沃盥之用。時當凝寒,注湯頮面,既覆缶出水,而有餘水留缶,凝結成冰,視之桃花一枝也。衆人觀,異之,以為偶然。明日用之,則又成開雙頭牡丹一枝。 【 開雙頭牡丹一枝 「雙」原無,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補。】 次日又成寒林滿缶,水村竹屋,斷鴻翹鷺,宛如圖畫遠近景者。自後以白金為護,什襲而藏。遇凝寒時,即預約客張宴以賞之,未嘗有一同者,前後不能盡記,余與賞集數矣。最詭異者,上皇登極,而致仕官例遷一秩。萬遷宣德郎,誥下之日, 【 誥下之日 「誥」,寶本、津逮本作「詔」。】 適其始生之晨,親客畢集,是日復大寒,設缶當席,既凝冰成象,則一山石上坐一老人,龜鶴在側,如所畫壽星之像。觀者莫不咨嗟嘆異。以為器出於陶,革於凡火,初非五行精氣所鍾,而變異若此,竟莫有能言其理者。然萬氏自得缶之後, 【 萬氏自得缶之後 「氏」,原作「民」,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改。】 雖復資用饒給,其剝下益甚,後有誘其子結婚副車王晉卿家,費用幾二萬緡而娶其孫女,奏補三班借職,延之死,三班亦繼入鬼錄,餘資為王氏席卷而歸。二子日就淪替,今至寄食於人。衆始悟萬氏之富,如冰花在玩,非堅久之祥也。後歸蔡京家云。
○正透翔龍犀
都下犀玉工董進,項有一瘤瘢,其輩行止以董吃提呼之。一日御藥郝隨呼至其第,出數犀示之。內指一犀曰:「此犀大異餘常物也。」郝語之曰:「汝先名其中物狀為何?」董曰:「不知此犀曾經衆工審定否?」郝曰:「衆工皆具名狀,供證已畢,獨候汝以驗汝之精識也。」即盡出衆所供具,凡三十餘狀。董閱畢,內指一工所供,云:「是正透牙魚者。」且言:「不意此人目力至此,以進觀之,乃一翔龍,所恨者左角短耳。」郝未誠其言,亦大異之,即令具軍令狀,云:「若果如所供,當為奏賞。」蓋御庫所藏先朝物,有旨令解為帶也。刳成則盡如所言,即以進御,哲廟大嘉賞之,錫賜之外,更以太醫助教補之。
○劉仲甫國手碁
碁待詔劉仲甫,初自江西入都,行次錢塘,舍于逆旅。逆旅主人陳餘慶言:仲甫舍館既定,即出市遊,每至夜分方扣戶而歸,初不知為何等人也。一日晨起,忽於邸前懸一幟云:江南碁客劉仲甫,奉饒天下碁先。并出銀盆酒器等三百星,云以此償博負也。須臾,觀者如堵,即傳諸好事。翌日,數土豪集善碁者會城北紫霄宮,且出銀如其數,推一碁品最高者與之對手。始下至五十餘子,衆視白勢似北。更行百餘碁,對手者亦韜手自得,責其誇言,曰:「今局勢已判,黑當贏籌矣。」仲甫曰:「未也。」更行二十餘子,仲甫忽盡斂局子,觀者合噪曰:「是欲將抵負耶。」仲甫袖手徐謂觀者曰:「仲甫江南人,少好此伎,忽似有解,因人推譽,致達國手,年來數為人相迫,欲薦補翰林。祗應而心念錢塘一都會,高人勝士精此者衆,碁人謂之一關。仲甫之藝,若幸有一著之勝,則可前進。凡駐此旬日矣,日就碁會觀諸名手對奕,盡見品次矣。故敢出此標示,非狂僭也。如某日某人某,白本大勝而失應碁著,某日某局,黑本有籌,而誤於應刼,却致敗局,凡如此覆十餘局。」觀者皆已愕然,心奇之矣。即覆前局,既無差誤,指謂衆曰:「此局以諸人視之,黑勢贏籌固自灼然。以仲甫觀之,則有一要著,白復勝不下十數路也。然仲甫不敢遽下,在席高品,幸精思之。若見此者,即仲甫當携孥累還鄉里,不敢復名碁也。」於是衆碁極竭心思,務有致勝者,久之不得,已而請仲甫盡著。仲甫即於不當敵處下子,衆愈不解,仲甫曰:「此著二十著後方用也。」即就邊角合局,果下二十餘著,正遇此子,局勢大變,及斂子排局,果勝十三路。衆觀於是始伏其精至,盡以所對酒器與之,延款十數日,復厚歛以贐其行。至都試補翰林祗應,擅名二十餘年無與敵者。
○祝不疑奕勝劉仲甫
近世士大夫碁,無出三衢祝不疑之右者。紹聖初,不疑以計偕赴禮部試,至都為里人拉至寺庭,觀國手碁集,仲甫在焉。衆請不疑與仲甫就局,祝請受子。仲甫曰:「士大夫非高品不復能至此,對手且當爭先。」不得已受先,逮至終局,而不疑敗三路。不疑曰:「此可受子矣。」仲甫曰:「吾觀官人之碁,若初分布,仲甫不能加也,但未盡著耳。若如前局,雖五子可饒,況先手乎。」不疑俛笑,因與分先,始下三十餘子。仲甫拱手曰:「敢率請官人姓氏與鄉里否。」衆以信州李子明長官為對。劉仲甫曰:「仲甫賤藝,備乏翰林。雖不出國門,而天下名碁,無不知其名氏者。數年來,獨聞衢州祝不疑先輩,名品高著,人傳今秋被州薦來試南省,若審其人,則仲甫今日適有客集,不獲終局,當俟朝夕,親詣行館,盡藝祗應也。」衆以實對。仲甫再三嘆服曰:「名下無虛士也。」後雖數相訪,竟不復以碁為言,蓋知不敵,恐貽國手之羞也。
○張鬼靈相墓術
張鬼靈,三衢人,其父使從里人學相墓術,忽自有悟見,因以鬼靈為名。建中靖國初,至錢塘,請者踵至。錢塘尉黃正一為余言:縣令周君者,括蒼人,亦留心地理者,具飯延欵,謂鬼靈曰:「凡相墓或不身至,而指示圖畫, 【 而指示圖畫 「指示」,寶本、津逮本、討原本作「止視」。】 可言尅應否?」鬼靈曰:「方位山勢不差, 【 方位山勢不差 「方」前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有「若」字。】 合葬時年月亦可言其粗也。」因指壁間一圖問之,鬼靈熟視久之,曰:「據此圖,墓前午上一潭水甚佳,然其家子弟若有乘馬墜此潭,幾至不救者,即是吉地,而發祥自此始矣。」令曰:「有之。」鬼靈曰:「是年此墜馬人,必被薦送,次年登第也。」令不覺起握其手曰:「吾不知青烏子郭景純何如人也,今子殆其倫比耳。是年春祀,而某乘馬從之,馬至潭仄,忽大驚躍,銜勒不制,即與某俱墜淵底,逮出氣息而已。是秋發薦,次年叨忝者,某是也。」蔡靖安世先墓在富春白昇嶺,其兄宏延鬼靈至墓下,視之,謂宏:「此墓當出貴人,然必待君家麥甕中飛出鵪鶉,為可賀也。」宏曰:「前日某家臥房米甕中,忽有此異,方有野鳥入室之憂。」鬼靈曰:「此為克應也,君家兄弟有被魁薦者,即是貴人也。」是秋,安世果為國學魁選。鬼靈常語人曰:「我亦患數促,非久居世者,但恨無人可授吾術矣。」後二歲果歿,時年二十五矣。
○謝石拆字
謝石潤夫,成都人。宣和間至京師,以相字言人禍福。求相者但隨意書一字,即就其字離析而言, 【 即就其字離析而言 「析」,寶本、津逮本、討原本作「柝」。】 無不奇中者,名聞九重。上皇因書一「朝」字,令中貴人持往試之。石見字即端視中貴人曰:「此非觀察所書也,然謝石賤術,據字而言,今日遭遇即因此字,黥配遠行亦此字也,但未敢遽言之耳。」中貴人愕然,且謂之曰:「但有所據,盡言無懼也。」石以手加額曰:「朝字離之為十月十日字,非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當誰書也。」一坐盡驚,中貴馳奏。翌日召至後苑,令左右及宮嬪書字示之,皆據字論說禍福,俱有精理,錫賚甚厚,并與補承信郎。緣此四方來求相者,其門如市。有朝士其室懷姙過月,手書一「也」字,令其夫持問石。是日座客甚衆,石詳視字謂朝士曰:「此閤中所書否?」曰:「何以言之?」石曰:「謂語助者焉哉乎也,固知是公內助所書。尊閤盛年三十一否?」曰:「是也。」「以也字上為三十,下為一字也。然吾官人寄此,當力謀遷動而不可得否。」曰:「正以此為撓耳。」「蓋也字著水則為池,有馬則為馳。今池運則無水,陸馳則無馬,是安可動也。又尊閤父母兄弟近身親人當皆無一存者,以也字著人則是他字,今獨見也字而不見人故也。又尊閤其家物產亦當蕩盡否,以也字著土則為地字,今又不見土也,二者俱是否?」曰:「誠如所言也。」朝士即謂之曰:「此皆非所問者,但賤室以懷姙過月,方切憂之,所以問耳。」石曰:「是必十三箇月也。以也字中有十字,并兩傍二豎下一畫為十三也。」石熟視朝士有曰:「有一事似涉奇怪,因欲不言,則吾官人所問, 【 則吾官人所問 「官」下原有注:「按官字下當有人字。」「人」原無,據上文及津逮本、討原本補。下同。】 正決此事,可盡言否。」朝士因請其說,石曰:「也字著虫為虵字,今尊閤所姙,殆蛇妖也,然不見蟲蠱,則不能為害,謝石亦有薄術,可為吾官人以藥下驗之,無苦也。」朝士大異其說,因請至家,以藥投之,果下數小蛇而體平。都人益共神之,而不知其竟挾何術也。
○雍邱驅蝗詩
米元章為雍邱令。適旱蝗大起,而鄰尉司焚瘞後遂致滋蔓,即責里正併力捕除,或言盡緣雍邱驅逐過此,尉亦輕脫,即移文載里正之語致牒雍邱、請各務打撲收埋本處地分,勿以鄰國為壑者。時元章方與客飯,視牒大笑,取筆大批其後付之云:「蝗虫元是空飛物,天遣來為百姓災。本縣若還驅得去,貴司却請打回來。」傳者無不絕倒。
○中霤神
中霤之神,實司一家之事,而陰佑於人者,晨夕香火之奉,故不可不盡誠敬。余少時過林棣趙倅家,見其莊僕陳青者,睡中多為陰府驅令收攝死者魂識,云:「每奉符至追者之門,則中霤之神先收訊問,不許擅入。青乃出符示之,審驗反覆得實,而後顰蹙而入。青於門外呼死者姓名,則其神魂已隨青往矣。其或有官品崇高之人,則自有陰官迎取,青止隨從而已。建安李明仲秀才山居,偶赴遠村會集,醉歸侵夜,僕從不隨,中道為山鬼推墮澗仄,醉不能支。因熟睡中其神徑還其家,見母妻於燭下共坐,乃於母前聲喏,而母略不之應。又以肘撞其婦,亦不之覺。忽見一白髯老人,自中霤而出,揖明仲而言曰:「主人之身,今為山鬼所害,不亟往則真死矣。」乃拉明仲自家而出,行十里許,見明仲之屍臥澗仄,老人極力自後推之,直呼明仲姓名。明仲忽若睡醒,起坐驚顧,而月色明甚,乃扶路而歸,至家已三皷矣。乃語母妻其故,晨起率家人具酒醴敬謝於神云。又朝奉郎劉安行,東州人,每遇啜茶必先酹中霤神而後飲。一夕忽夢一老人告之曰:「主人祿命告終,陰符已下而少遲之,幸速處置後事,明日午時不可踰也。」劉起拜老人,且詢其誰氏,曰:「我主人中霤神也,每承主人酹茶之薦,常思有以致效,今故奉報也。」劉既悟,點計其家事,且語家人神告之詳,云:「生死去來,理之常也。我自度平生無大過惡,獨有一事,吾家廚婢採蘋者,執性剛戾,與其輩不足,若我死必不能久留我家,出外則必大狼狽,今當急與求一親,使之從良,且有所歸,則我瞑目矣。」因呼與白金十星,以為資遣。語畢沐浴易服,以俟時至。過午,忽覺少倦,就憩枕間,復夢其神欣躍而告曰:「主人今以嫁遣廚婢之事,天帝嘉之,已許延一紀之數矣。」已而睡起安然,後至宣和間無病而卒。
●春渚紀聞卷第三 雜記三
雜記
乖崖劍術
楊醇叟道術
王樂仙得道
啗蛇出虱身輕
翊聖敬劉海蟾
噓氣燒腸
仙丹功效
居四郎丹
孫道人尸解
綦革遇三皇閟宮
仙桃變人首
聖和尚前知
張道人異事
雀鰍蛇蟹之異
牛王宮■〈飠芒〉飯
殯柩者役於伽藍
魚菜齋僧
挽經牛
蝤蛑黑鯉見夢
懸豕首作人語
○乖崖劍術
祝舜俞察院言:其伯祖隱居君與張乖崖公居處相近,交遊最密,公集首編寄祝隱居二詩是也。 【 寄祝隱居二詩是也 「二」,寶本作「士」。】 隱居東垣有棗合拱矣,挺直可愛。張忽指棗謂隱居曰:「子匄我勿惜也。」隱居許之,徐探手袖間,飛一短劍,約平人肩,斷棗為二。隱居驚愕問之,曰:「我往受此術於陳希夷而未嘗為人言也。」又一日,自濮水還家,平野間,遙見一舉子乘驢徑前,意甚輕揚,心忽生怒。未至百步而舉子驢避道。張因就揖,詢其姓氏,蓋王元之也。問其引避之由,曰:「我視君昂然飛步,神韻輕舉,知必非常人,故願加禮焉。」張亦語之曰:「我初視子輕揚之意,忿起于衷,實將不利於君。今當回宿村舍,取酒盡懷。」遂握手俱行,共話通夕,結交而去。
○楊醇叟道術
餘杭沈野字醇仲,權智之士也,喜蓄書畫,頗有精識。嘗於錢塘與一道士楊希孟醇叟相遇,喜其開爽善談,即延與同邸而居。沈善談人倫,而不知醇叟妙於此術也。時蔡元長自翰長黜居西湖,日遣人邀致醇叟。一日晚歸,沈語楊曰:「余嘗觀翰林風骨氣宇,皆足以貴而定不入相。」楊徐曰:「子目力未至,此人面如美玉琢成, 【 此人面如美玉琢成 「面」,原作「腰」,據寶本改。】 百體完就,無一不佳者。是人當作二十年太平宰相位, 【 是人當作二十年太平宰相位 「當」,原作「尚」,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改。】 但其終未可盡談也。」楊復善笛,蓄鐵笛大如常笛,每酒酣必引笛自娛,聽者莫不稱善。一日與沈飲於娼樓,月色如晝而笛素不從, 【 月色如晝而笛素不從 寶本無「素」字。】 客有舉酒而言曰: 【 客有舉酒而言曰 「客有」,寶本作「衆皆」。】 「今夕月色佳甚,盃觴之樂至矣, 【 盃觴之樂至矣 「觴」,寶本、討原本作「酒」。】 獨恨不聞笛聲也。」楊徐笑曰:「俟令往取,實無所遣也。」酒再行,忽引袖出笛,快作數弄,座客皆不知笛所從來。徐扣之,云:「小術耳,乃某左右常驅役使鬼也。俾之取物,雖千里外可立待,但不可使盜取耳。子欲學之,當以奉授。然又有切於性命者,子不問可也。」 【 子不問可也 「可」,原作「何」,據寶本改。】 沈始敬異之,擇日焚香跪請其術。且言:「吾術斷欲為先,子欲得之,當先誓於天尊像前,無不可者。」沈與一姓闞人,同授盟戒,而行其教。闞未滿百日而輒有所犯,即夜夢受杖於像前,晨起背發癰,數日而卒。既而楊辭以有行,沈問所之,楊亦知沈有河朔之遊,云:「我此行且先適淮南,子若北行,過楚,幸訪我於紫極宮,以八月十五日為約,踰期恐行止無定,不能再見也。」楊既行而沈以事留,逮至楚則九月初矣。徑往紫極宮訪之,了無所聞,回過殿角,有老道士坐睡,因揖以詢楊之存亡。道士驚顧對曰:「左右與醇叟何處相期,且當約以何日也?」沈告之故。道士嘆息而言曰:「楊誠奇士奇士,左右之來,惜較旬日之遲也。楊至此月餘,一日無疾,焚香趺坐,與衆道士語,久之,揖座人曰:『希孟今當有所適,然此行學道未竟,更當一來也。』語訖長嘯而逝,正八月十五日也。今殯東城矣。」沈於是即觀中設位,拜泣醮謝而後行。沈後亦不能畢行其所授而終。
○王樂仙得道
道人王樂仙,或云潭州人。初為舉子,赴試禮部,一不中,即裂冠從太一宮王道錄行胎養之術, 【 王道錄行胎養之術 「錄」,寶本作「祿」。】 歲餘勤至不怠。王云:「我非汝師,相州天慶觀李先生汝師也。汝持我書訪之,當有所授。」樂仙得書,徑至湯陰,求之無有也。一日坐觀門,有老道士見之,呼與語曰:「子尋李先生,此去市口茶肆中。」候之,果見赤目蓬首携瓶至前瀹茶者,因揖之,便呼李先生。李佯驚曰:「汝何人也?」樂仙探懷出王書授之。李微笑曰:「王師乃爾管人閒事耶。此非相語處,三日黎明,候我於觀門也。」樂仙辭謝而歸。 【 樂仙辭謝而歸 「辭」,寶本作「拜」。】 三日鷄鳴,坐門未久,李至,以手撩髮則兩目燁然,如巖電燭人,握手入觀中,謂樂仙曰:「汝刳心求道而燒假銀何也?」樂仙謝誠有以備乏絕無告耳,然是乾水銀法,非若世人點銅為之,以誤後人也。」李探懷出銀小鋌,請以是易子所作如何。樂仙取以示之,範製輕重與李所授無異也。即令取油鐺於前,投樂仙所作烹之,須臾粉碎還元。曰:「豈不誤後人耶。」樂仙悔謝久之。李勉之曰:「知子不妄用,亦欲子知此術於子無益耳,我且歸,後更就汝語也。」明日訪之,主人云:「夙昔折券而去,不云所適也。」樂仙既蹤跡數日,不復再見。乃西遊黨山中,寓一僧舍, 【 寓一僧舍 「一」,寶本作「于」。】 主僧亦喜延客,因留止旬日。而主僧復善壬遁,旦旦必焚香轉式以占一日之事, 【 旦旦必焚香轉式以占一日之事 「旦旦」,寶本、津逮本作「旦日」。】 忽謂樂仙曰:「今日當有一大貴人臨門,不然亦非常之士見過,當與子候之。」并戒其徒掃室以待,至日欲入,略無貴達至者。忽遠望林下有一舉子從羸童負書篋竹笥而來。主僧揣之曰:「我所占貴人,豈此舉子異日非常之兆耶!」更當復占以驗之,即喜躍而出,謂樂仙曰:「貴者審此人也。」因相與迎門,延至客室,相語甚久。云姓蔡,嘗舉進士也。既而主僧請具飯。蔡曰:「某行李中亦自有薄具,二公居山之久,若不拘葷素,當可共享也。」即呼燭設席,命其僮於竹笥中出果實數種,既皆遠方珍新。至傾酒榼,樂仙味之,元是潭州公廚十香酒也。酒行,笥中出三大煎鮭魚,尚未冷。酒再行,又出三肉餅,亦若新出爐者。至餘品,燒羊鵝炙,皆若公侯家珍饌,而取諸左右,笑語至夜半而罷。二公大異之,而不敢詰其所從至也。蔡繼云:「某亦於此,候一親知罷官者,當與二公少周旋也。」日復一日,亦問及養煉事,樂仙心獨喜之,亦意其有道者。至夕,主僧與僕從皆已熟寢,樂仙即炷香前拜,而請其從來,即以先生禮之,且哀懇言其罷舉求道,了未有遇,願賜憐憫生死骨肉也。蔡徐笑曰:「我南嶽蔡真人也,固知子棲心之久,更俟與子勘問之也。」樂仙稽首謝其垂接。次夕復扣戶伺之,忽見一大人,膝與簷齊,而不見其面目,音響極厲云:「仙童萬福。」投一白紙於蔡前,蔡取以示樂仙曰:「與子勘問至矣,紙間有書云:『某於十洲三島究訪,並無此人名籍。後檢蓬萊謫籍中,始見其名氏鄉里也。 【 始見其名氏鄉里也 「名」,寶本作「姓」。】 某人供呈。』」蔡語樂仙曰:「子無憂也,因授以內丹真訣,數日別去。云:「汝有未解處,但焚香啟我,我當自告汝也。」後樂仙聞通直郎章子才, 【 通直郎章子才 「章」,寶本作「張」。】 自九江棄官遷居錢塘金地山,行符水救人疾苦,外丹已成。因南遊過之,夜語及蔡真人事,取所授白紙示章。視其供呈人姓名,乃其法籙中六丁名字也。即熾炭於爐取紙投之,炭盡而紙字如故,因相與驚異,且乞之以藏其家。樂仙既去,了不知所向。或傳其解化矣。章亦數歲而終。將葬之夕,有一道人不言姓字,來護葬事,且留物以助其子,或疑是樂仙也。
○啗蛇出虱身輕
滄州泥姑寨循塘濼而至界河,與北寨相望。自乾寧軍穿濼而往止一徑。每春初啟蟄時,塘路羣蛇橫道,遞送者甚苦之。寨卒有蕭愁者, 【 寨卒有蕭愁者 「愁」,寶本、津逮本、討原本作「志」。】 為人性率,同儕多狎侮之。一日當送檄文至郡,而有大蛇枕道。其首如甕,兩目燁然可畏也。既不敢前,即醉宿旁舖。舖卒夜以利刃殺蛇而脯之,至滿數缶。蕭醉醒聞肉香甚,問安所從得,舖卒紿云:「夜漁于海,得大魚,方將共羹而食也。」蕭不待羹,取數臠就火燎食之,美甚。自郡回,因求其餘,歸食數日而盡,不知其為蛇也。食蛇之後,更不喜聞食氣,但覺背膂間腫痒,至不可忍,時就樹揩痒,瘡破,中湧細虱不知其數。時郡卒陸靖者適居寨中,與之助取餘虱,計前後出虱數斗,痒止瘡復。因憇樹陰,見濼中鶴雛羣戲,念欲取之,即身在鶴仄,攬雛而歸。復視鶴巢,又念可登而取,即身已在樹杪矣。寨卒視之,率皆驚異,以謂此人偶食成器之物,盡出尸蟲,而輕身自如,得地仙矣。因逃兵籍而去。
○翊聖敬劉海蟾
真廟朝有天神下降, 【 真廟朝有天神下降 「天」,寶本作「大」。】 憑鳳翔民張守真為傳靈語,因以翊聖封之。度守真為道士,使掌香火,大建祠宇奉之。自廟百里間,有食牛肉及著牛皮履靸過者,必加殃咎,至有立死者。一日有人苧袍青巾,曳牛革大履直至廟庭,進陞堂宇,慢言周視而出。守真即焚香啟神曰:「此人悖傲如此,而神不即殛之,有疑觀聽。」神乃降靈曰:「汝識此人否,實新得道劉海蟾也。諸天以今漸入末運,向道者少,上帝急欲度人,每一人得道, 【 每一人得道 「每」,寶本作「若」。】 九天皆賀。此人既已受度,未肯便就仙職,折旋塵中,尋人而度,是其所得,非列仙之癯者,我尚不敢正視之,况敢罪之也。」
○噓氣燒腸
陳無求宣事云:嘗赴鶴林寺供佛,既飯,有一舉子雖衣褐不完而丰神秀頴,居于座末。主僧顧謂無求曰:「此道人頗有戲術,今日告行,當薄贈之,且求其一戲為別也。」舉子亦欣然,呼一僧雛,取盌器付之,令相去二丈餘而立,舉子謂之曰:「我此噓氣,汝第張口受之,覺腹熱急言,不爾,當燒爛汝腸也。」言訖噓氣向之。須臾,僧雛覺腸間如沸湯傾注,乃大呼曰:「熱甚不可忍。」因使溺盌中,舉子徐舉盌示座人曰「誰能飲此者。」舉座穢唾之。迺大笑舉盌自飲,言別而去。明日,僧雛遂大惡聞食氣,日唯飲水數杯。月餘出寺,不復見也。
○仙丹功效
余族兄次翁鼻間生一瘤,大如含桃,而懼其浸長,百方治之不差。行至襄陽,於客邸遇一道人,喜飲而日與周旋,臨別解衣,出一小瓢如棗大,傾藥如粟粒三,授次翁曰:「汝夜以針刺瘤根,納藥針穴,明日瘤當自落。其二粒留以救奇疾也。」 【 其二粒留以救奇疾也 「救」,寶本作「治」。】 次翁如其言,因夜取針剔瘤根納藥。至夜半但覺藥粒巡瘤根而轉。至曉,捫之則瘤已失去。取鏡視之,了無瘢痕也。因大神之,祕其餘藥,不令人知。其女為兒時,蹙倒折齒不生。次翁取藥納齒根,一夕齒平復。因以水銀一兩,置銚間,取藥投之,則化為紫金,方知神仙所煉大丹也。
○居四郎丹
密院編修居世英,彥實之父,人謂之居四郎者。遇異人得丹竈術,常使一僕守火,歲久不懈,因度之為僧,居京師定歷院,幾二十年。時曾子宣當軸,有堂吏通解可喜,其婦得急勞,數日而殂,繼而病傳堂吏,國醫不能療。吏與居素善,居視之云:「應須我神丹療之。」為啟爐取刀圭與服,十數日即完復如初。出參丞相,子宣大驚云:「汝非遇仙丹,不能起此病。」吏拜謝起白云:「某實幸獲居四郎之丹,服之,奪命鬼手耳。」子宣神之,使人邀居,不能至也。即使門下之人,宛轉啖其僧,前後資給備至,約竊丹為贈,而僧誓不負心。丞相亦延顧不替。僧一日謁丞相,而許分竊為獻。子宣喜甚,送僧降堦,而僧退揖為馬臺蹶倒,應時折足,轝之而歸,數日遂卒。子宣即遣人厚貽其徒,并爐取之,不知所用,但取丹膏,圓如粟粒,服之一粒,即引水燥甚,分諸子服,皆然。獨子■〈糹亏〉公衮服兩粒無異也。後不復加火,亦不敢服。子宣薨,丹盡付石藏用矣。
○孫道人尸解
孫道人不知何許人,寄居嚴州天慶觀,為人和易,初不挾術及言人禍福。但袖中嘗畜十數白鼠子,每與人共飲,酒酣出鼠為戲,人欲捕取,即走投袖中,了無見也。至約人飲,則就酒家市一小尊,酌之不竭,人告酒困,即覆尊而去。否則自晨至夕,亦不別取也。酒家是日必大售,人頗以此異之。紹興三年三月三日,觀中士庶駢集,道人拱手告衆曰:「我今年九十歲矣,久寓此土,荷郡人周旋,暫當小別,各勉力事善。」言訖坐逝,一郡驚異。瘞之城南,而塑其像觀中。歲餘有南商,手持香一瓣,封題甚固,云:「我去年三月三日, 【 我去年三月三日 「我」,原奪,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補。】 於成都府觀禊事。有一道人云:『我始自嚴州來,知子不久回浙,幸為我達於嚴州天慶觀,尋孫道人付之也。』」入觀見塑像,驚禮之曰:「此我成都所見付書人也。」因共發其藏,則空棺矣。
○綦革遇三皇閟宮
綦革先生,內相叔厚之族兄也。大觀中,叔厚之父守甘陵,革自密往省之。過北州河灘,見三老人皆布裘青巾,獨坐而語。革視其神矩清峻,疑非常人。即憇馬前揖之,初不相領略,革心益竦異,復前致敬。一老人徐顧革而言曰:「汝往恩州省汝兄耶,汝兄感時疾,已向安矣。然時將亂離,汝之業儒竟無補於事,當求遯世修真,超脫塵累也。」革嘗留意於內外丹事,益異其說。且曰:「日晏矣,汝行二十里可少止,當再相見也。」革再拜而前,果二十里至一旅邸,遂休僕馬,散步邸旁,瞻視叢祠,因前視其榜,乃三皇閟宮也。革即整衣冠,肅容進謁祠下,仰視塑像,其容服儼然河灘三老人也。革自甘陵,即屏居絕慾,專以修真為務,隱于密之九仙山。後又徙海中徐福山。宣和乙巳,故人陳某者調雄州兵曹,聞金人犯邊,意未敢往,乃詣革密扣其去留之事。乃書一絕與之云:「三月楊花滿路飛,胡人遊騎拍鞍歸。高天二聖猶難保,誰道雄關是可依。」陳解其意,遂輟行李。至明年丙午三月,二聖北狩,始知革有前知之見。後范溫起海州,李寔以布衣被虜,溫待寔甚厚,每事多訪之,溫意欲歸朝,又擬投偽齊,議未決。寔與革有舊,密往見之,且告以情。革曰:「公來年今日已陞朝,合食宋祿,餘人無使知也。」寔由是為溫決歸朝之策。及溫引衆歸朝,朝廷定賞,以寔嘗與溫謀,自白身授朝奉郎,一如革言。
○仙桃變人首
余妻之祖父朝議君馬餘慶,元祐末為巴郡守,遣健步王信者持書至都。始出郡城數十里,道傍顧見二道士野酌,食桃甚大。信亦休其仄,因乞之。道士以殘桃與之,信聲喏而食之,道士復探懷取一大如盂者授之,信益喜,跪謝引裾裹桃而行。未數里,探桃將食,則一人首也,血漬殷然,即驚懼,急投之澗水。疾走還郡,狀若狂人,見人即作怖畏狀,口稱「怖人怖人」,而不食不飲。郡守呼之,徐問其故,既語所遇,即復奔逸狂言。因使以病告而縱之,後蜀中時有見之者。
○聖和尚前知
汴渠第五舖有異僧,衆名之聖和尚,時語人禍福,扣之則不復道也。熙寧初,余伯父朝奉君與先博士君同章申公詣闕,時申公改官未久,先博士未第也。申公所在喜訪異人,至鋪具飯,遇僧過門,即延之。入座,熟視先君曰:「福人福人,宰相是你手裏出。」已而回視申公曰:「承天一柱,判斷山河。」視伯父獨無言。既去,先君戲申公曰:「承天一柱,判斷山河,則當是正拜之徵,然一柱為何?」申公曰:「我作宰相,更容兩人也。」後果如其言,而先君宰相之出,獨未有徵驗云。
○張道人異事
張道人,福州福清人,生以樵採為給。一日樵歸,於山,道遇二道人對棊,弛擔就觀。棊者忽顧之而語曰:「子頗憶與吾二人同學之勤否,我亦以子沈滯人間,未能遠引也。今子困躓亦已至矣,復能從我竟學乎!」張忽醒然悟解通知宿命,且語之曰:「我安能從爾學神仙也,我將學大乘法,為浮圖氏,不久吾師至矣。」棊者問子師為誰,曰:「今敕住秀州崇德福嚴寺真覺大師志濟是也。」即負樵還家。翌日入城市,以相字為名,而言人禍福,率皆如見。歲餘,黃八座裳自明守移鎮至郡,實攜志濟而來。張即投之祝髮,郡人但以道人呼之。每擇佛宇敝壞者,輒入居之,不俟遣化,而施者雲集,至鼎新而遷他所。福人甚欽敬之。一夕,郡城火,自郡將監司而下,環視無策,或有言何不呼張道人也。郡官曰:「張道人何知鬱攸之事,而須呼之也。」既而火迫郡署,至取郡額投火,以從厭勝之說,其烈愈熾。不得已使召之,應呼而至。即長揖郡官曰:「俱面火致敬,同音誦『心火滅凡火滅』六字。張乃攜瓶水上履層簷,騰踔如飛,亦大稱誦六字,水所過處, 【 水所過處 「過」,寶本作「遇」。】 火不復延,須臾遂止,今尚存。所傳異事不止此也。
○雀鰍蛇蟹之異
戒殺之事,得於傳聞者甚衆。目視五事,不可不記為後人之戒也。富陽春明村趙二,以網捕為業,年五十,臥病踰年,艱餓備至,求死者屢矣。一日覺頭痒不可堪忍,爬搔之極,至指甲流血,乃取梳齒痛戞,終不快意。遂呼其婦搊髮搖頭,痒似少止。頃之復甚,則以手助力提捽,遂致腦脫落,而腦間雀嘴叢咂,不知其數。隣里環觀,助其誦佛懺罪,以覬速死。兩日,始遂氣絕。錢塘北郭呂五以炙鰍鰻為給,而鰍至難死,每以一大斛,置鰍滿中,投以鹽醯,聽其咀啖至困,然後始加刀炙。云令鹽醯之味,漬入骨中,則肉酥而味美,以故市之者衆。不數年,呂五得疾,但覺胸腹間,燥渴不勝,飲水不快,而口復念鹽醯為味。以盂置牀, 【 以盂置牀 「盂」前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有「盃」字。】 時時飲之,且言焦也,與翻過著,令家人轉仄其體,日夜數十百番,至體肉消潰,腸胃流迸而卒。湖州膾匠嚴進忽得狂疾,曝日城壁下,自嚙其指,至十指皆盡,血流被體,號呼而終。蘇州薛氏小兒年十三,探鵲雛於木杪。不知先有大蛇啖雛巢中,兒始驚視張口,則蛇徑投兒口, 【 則蛇徑投兒口 「投」下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有「入」字。】 與兒俱墮木下。人救之,則蛇食兒心,與蛇俱死矣。河朔雄霸與滄棣皆邊溏濼,霜蟹當時不論錢也。每歲諸郡公廚糟淹,分給郡僚,與轉餉中都貴人,無慮殺數十萬命。余寮壻李公慎供奉,侍其季父守雄州。會客具飯,始啟一藏甕,大蟹滿中,皆已通熟可啖。而上有一巨螯,肌體為糟漿浸漬,亦已透黃,而矍索甕面,往來不可執。衆客驚異,徐出而縱之濼中。用以戒殺者甚衆。
○牛王宮■〈飠芒〉飯
陶安世云,張覲鈐轄家人,嘗夢為人追至一所。仰視榜額,金書大字云「牛王之宮」。既入,見其先姨母驚愕而至云:「我以生前嗜牛復多殺,今此受苦未竟,所苦者日食■〈飠芒〉飯一升耳。」始語次,即有牛首人持飯至。視之皆小鐵蒺藜,其大如麥粒而鋒鋩甚利。飯始入咽,則轉次而下,痛貫腸胃。徐覺臂體間燥痒,即以手爪爬搔,至於痒極血肉隨爪而下,淋漓被體。牛首人則取鐵杷助之,至體骨現露,■〈飠芒〉飯盡出。一呼其名,則形體復舊。家人視之,恐怖欲逃。牛首人即呼持之曰:「汝亦嘗食此肉四兩,今當食飯二合而去。」號呼求解不可得,即張口承飯,飯纔下咽,則痛楚不勝。宛轉之次忽復夢覺。頰舌皆腫, 【 頰舌皆腫 「頰舌」,寶本、津逮本作「腮頰」。】 不能即語。至翌日,始能言,因述其夢云。
○殯柩者役於伽藍
余馬嫂之季父承奉郎察字彥明,錢塘人,赴調至山陽感時疾而終。婦家即山陽李氏也。遺孤始十歲,未克扶護歸祔先隴,因權厝城北水陸寺凡十五年。其母金華君終,始獲從葬。其子初至啟殯,致夢其子曰:「我自旅殯此寺,即為伽藍神拘役,至今未得生路,今獲歸掩真宅,始神魄自如,而轉生有期矣。」又丹陽方可大言:建中靖國間,有時相夫人終于相府,未獲護葬還里,權厝城外普濟寺。忽見夢於其門人,云:「為語我家,我日夕苦於伽藍神之役,得速歸瘞,則免此矣。」門人請曰:「夫人而見役何也。」夫人曰:「我生享國封,不為不尊,而死亦鬼耳。况以遺骸滓穢佛界之地,得不大譴罪,而姑役使之,亦幸矣。」二事適相類者,則知精廬所在,在人則以為託之閴寂, 【 則知精廬所在在人則以為託之閴寂 寶本少一「在」字。】 聞鐘梵之聲,可資亡者依向之福,必不慮因循失葬,明則致羈魂之尤,幽則苦護神之役,反俾亡者不安,不得不為戒也。
○魚菜齋僧
吴興藺村沈氏子,嘗具舟載往平江。中道有僧求附舟尾,生因容之。行十餘里,生晨炊,僧求飯,遂分共之,且謂僧曰:「適與舟人羹魚為饌,無物為盤羞,不罪也。」僧曰:「無問魚與菜,施當在子心耳。」生意僧欲得羹,因分餉之。食竟,僧謂生曰:「汝量出數金為襯施。」生曰:「食魚而須襯施,非余所當獻也。」僧曰:「無問魚與菜,在汝心施耳。」生復意其欲金,量與襯,僧問生齋僧一員,欲何所獻。生曰:「食魚非齋,何獻之有。」僧曰:「無問魚與菜,在汝心獻耳。」生不得已,戲謂之曰:「請獻藺村大王。」僧遂合爪祝獻,既行數里,登岸而去。明年正月,生與社人祭神廟中,神降於稠人中謝生曰:「去歲深承輟飯齋僧,而無心布施,得福最多。以是一僧之故,我甚增威力。」生已忘前事,神人謂生曰:「汝至某村,有僧附舟,汝以魚飯之次,有惡獸欲截汝舟,我時已陰護之矣。」生始記憶,因語其詳於社人云。
○挽經牛
裴亞卿言:紹興九年,湖州普安院尼沈大師者,聞吴江縣潘氏兄弟析居,而家有華嚴經一部,惜不忍分,試往求之。衆議皆允,而尼請歸,具香花及舟載迎取。潘老謂尼曰:「爾往,則恐有中變者。我今并具小舟,假汝載往,如何。」尼欣然更過所望。經既登舟,而歲適大旱,川港乾涸不能寸進。翁曰:「我更假汝一牛,挽引而前也。」經既至院,牛船還家。公中夜忽語其媼曰:「吾之捨經得供養矣,而吾牛可慮也。」媼問之,云:「我適夢牛而人言曰:『謝公數年豢養之力,又承公遣以挽經之功。今得脫此畜身,徑生安樂處,感德無窮也。』」亟往視之,牛已死矣。
○蝤蛑黑鯉見夢
餘杭尉范達,夜夢介冑而拜于庭者七人,云:「某等皆錢氏時歸順人。今海行失道,死在君手,幸見貸也。」既覺,有人以蝤蛑七枚為獻,因遣人縱之于江。編修元時敏夜夢頂星冠而見謁者九人,且稽首祈命,其詞甚哀,元雖異之,而了不知其由。曉起,經廚間,正見以盤覆一大盆,啟視之,乃黑鯉九枚,潑剌盆中。因舉盆放之,而記其事。
○懸豕首作人語
秀州東城居民韋十二者,於其莊居豢豕數百,散市杭秀間,數歲矣。建炎初,因幹至杭,過肉案見懸一豕首,顧之而人言曰:「韋十二,我等償汝債亦足矣。」從者亦聞其言,韋愕然悔過,還家盡毀圈牢,取所存豕市之。得錢數千緡,散作佛事及印造經文。冀與羣豕求免輪迴刀刃之苦。知者謂韋善補過矣。